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盟以超常力度超常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七月兴安,美景如画,脱贫攻坚的热潮正在兴安大地上奔涌激荡。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必须打好打赢的大仗、硬仗,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啃下最硬的骨头,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举全盟之力。在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我盟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迎难而上、全力推进,通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我盟以超常的力度、超常的举措,凝心聚力、精准发力,促使全盟上下对脱贫攻坚的认识持续提升,工作基础逐步夯实,精准程度明显提高,问题整改基本到位,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凝心聚力 强力推进
如何把关系贫困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是摆在盟委、行署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盟、旗两级分别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明确了盟旗乡村四级工作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统筹指挥协调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完善了贫困人口分布图、致贫原因分析图、攻坚措施分项图、脱贫任务分解图、项目资金分配图、作战系统分工图、“人脱贫”计划表、“县摘帽”进度表、贫困户脱贫计划账、贫困户帮扶措施账、工作台账的“623”挂图作战体系,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在政策上做到及时跟进。在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扶贫政策的同时,结合盟情实际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变化,我盟先后出台了《教育扶贫政策措施》《健康扶贫政策措施》《生活救助扶贫政策措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在资金上做到优先保障。在资金预算上,每年优先给予安排,特别是今年盟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亿元,同比增长45%。在资金整合上,做到“因需而整”“应整尽整”,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今年计划整合财政涉农涉牧资金8.65亿元,目前各旗县市方案已报备至自治区财政厅和扶贫办。在资金使用上,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建立精准扶贫项目台账,完善资金筹措、拨付、分配机制,加强全程监管,确保规范操作、专款专用。在项目库建设上,各地共录入2018年扶贫项目总计4211项,涉及资金4.83亿元,覆盖农牧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6.1万户、12.9万人。
严把关口 重在精准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近年来,我盟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来落实,聚焦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坚持动态管理,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在精准扶贫中下好“绣花功夫”的要求,我盟严格按照“一申请、一比对、一评议、三审核、三公开”的“11133”程序开展识别工作,创新性地制定了“四查看、五评估、六到位”的“456”贫困户识别法,摸清了全盟贫困人口底数、锁定了脱贫攻坚战役范围;定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确保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急需扶持的对象及时纳入。去年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对全盟25.9万户、82.4万人口开展拉网式排查,新识别贫困户3309户、8183人,识别返贫户708户、1776人。
注重施策到户,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坚持“基础先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责任到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贫困群众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确定产业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项目、资金、力量精准落到每一名贫困群众身上。在思路确定、规划编制、项目选择、资金使用等方面都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切实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突出实效导向,在精准退出上下功夫。认真落实贫困旗县、贫困嘎查村、贫困户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贫困人口退出按照“一评议、两核实、一确认、两公开”的“1212”退出程序,做到不稳定脱贫不脱钩。今年4月启动了全盟扶贫对象错退漏评核查工作,共走村入户开展扶贫对象核查32.45万户,对存在的漏评、错评、错退情况进行了整改,做到应扶尽扶、应退尽退。
综合施策 全力攻坚
缺资金、缺技术、因病、因学、因残等情况是我盟贫困户致贫的最重要原因。
如何破题?怎么兜底?怎么扶持?
我盟给出的答案是: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力驾好住房保障、产业扶贫“两挂车”,编织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网”。
驾好产业扶贫车,让农牧民稳定增收能实现。大力开展产业覆盖稳增行动,通过实施“一奖一贷一贴息”政策,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的贫困户,给予每人1万元左右奖补资金支持,为每户提供人均1万元以下、三年期的扶贫贷款和贴息,并通过“菜单式”“资产收益式”“托管式”等方式分类引导发展。目前,全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扶贫施策率达到100%。
驾好危房改造车,让农牧民住房安全有保障。大力开展危房清零销号行动,通过实施“一改一迁一安置”政策,推行就地改造、易地搬迁和幸福院安置等模式,对全盟所有危土房进行改造。2015年底统计全盟共有危房近7万户,两年来已完成改造4.8万户;今年完成等级鉴定22105户、已开工建设177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95、普通农户1087户。
织好教育扶贫网,让贫困户代际传贫被阻断。实施“三提一补一免”政策,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3个阶段政策补贴标准,在国家、自治区补贴的基础上每个阶段增加1000元;落实自治区高等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学生政策补贴1万元;安排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免费学习。截至目前,全盟共有1.47万名贫困家庭学生从中受益。
织好健康扶贫网,让大病患者就医负担可解除。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保障的住院“五步救助”;实行慢病用药、门诊治疗、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的 “门诊四项报销”;开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保障兜底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免收医保缴费、健康体检费“两项费用”;设定住院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不超过10%、控制在5000元以内的一条封顶线,并通过动态调整把就医刚性支出大的大病患者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上半年,全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普通门诊就诊1.2万人次,大病门诊就诊0.4万人次,住院就诊1.5万人次,健康扶贫资金支付3598万元。
织好生活救助网,让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有保障。实施“三类人定额补”政策,对年满65周岁以上、享受“家庭病床”政策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每年给予2400元生活救助。目前已确定享受生活救助政策贫困人口4179人。
借助外力 合力攻坚
我盟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贫困地区发展。我盟也紧紧抓住这些重大举措和措施,借助帮扶地区和帮扶单位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紧紧抓住国家部委对口帮扶机遇。我盟整体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来,国家农业部作为牵头联系单位,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国家旅游局、中国气象局、北京林业大学分别对口帮扶我盟科右中旗、扎赉特旗、阿尔山市、突泉县和科右前旗,各部委积极帮助我们研究政策、落实项目、培育产业,推动科右中1×33万千瓦热电厂、“绰勒水利枢纽下游灌区项目”等一批项目先后落地;协调将扎赉特旗纳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将阿尔山市列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帮助推动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牢牢把握京蒙对口帮扶契机。2017年底我盟被纳入京蒙对口帮扶范围,北京市丰台区、海淀区、房山区、通州区、东城区分别结对帮扶我盟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阿尔山市。为做好此项工作,盟旗两级分别成立了京蒙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兴安盟2018年京蒙协作工作要点》《兴安盟京蒙协作扶贫考核办法》及《兴安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安排部署了京蒙项目申报、方案编制等工作。2017年审批项目10个,2018年第一批审批项目23个;今年第二批申报项目18个,计划申报京蒙协作帮扶项目资金3.1亿元,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3万户、5.04万人口。
充分借助厅局定点帮扶力量。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厅局定点帮扶工作,103个厅局单位定点帮扶我盟103个贫困嘎查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6年第三轮帮扶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25亿元,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发展肉牛、肉羊、水稻等富民产业,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被帮扶的嘎查村已累计实现稳定脱贫7236人。
行走在兴安大地上,昔日的贫困村如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一场以工作更实、质量更高、效果更持久为目标的脱贫攻坚战正依托着更好的惠民政策、更多的扶贫资金、更佳的产业项目深入扎实推进,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兴安盟正砥砺前行。